注册

Home

About

Admissions

Certification

Events

Alumni

Support

Account

学校官网

新闻

CALL US: 400-160-1985

  • 注册

作者:中国西北根雕王梁树荣


 

视频编创人员
制片  杭舟     导演  赵星     撰稿  赵星     解说  刘杰
摄像  卢俊娥  赵星     剪辑  赵星     题签  焦阳     后期  管文彬


焦阳和卢俊娥都毕业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始于1985年,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简称书画国大),同样都钟情于中国书画,因书画而结伉俪,终成艺苑眷属。结婚庆典上,马晓磊先生赋诗相赠,传为佳话:“初望青松不落尘,哪知月老系红绳。从此依怀轻舒笔,丹青只伴说书人。”

夫妻合作的作品,书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以国学为底韵,注重理论研究,走书画学术化的路子,是俩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焦阳、卢俊娥合写国画《松为媒》


夫妻二人能在书画上学有所成,首先得益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系统合理的教学理念。

系统,是指由浅入深全面细致的课程安排;合理,是指强调继承传统、注重国学底韵,依据个性铸造个人风格、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遵循了书画学习的内在规律。


焦阳、卢俊娥合写国画《松竹图》


我一直认为,学习中国的任何一门传统艺术都必须要有国学底子,这是一个关乎艺术品位的严肃的美学命题。艺术必须有文化把关,才能有高度、深度、内涵可言。书画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士才能不失正脉,不失特质(诗性与哲理性)。《文心雕龙》云: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恰好可比拟国学与书画的体用关系。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设有《古文体知识与诗词创作》、《古诗文选读》等课程,是学生必修的。焦阳和卢俊娥都喜欢读书与思考,紧抓国学典籍的研读并一直坚持古诗文的学习与写作。在注重提高整体文化修养的前提下,再去研习书画,这一点是中国书画国际大学造就优秀书画人才的关键性教学理念,受益者众,功莫大焉。


注重理论研究,也是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的,理论性课程在教材中占的比重也很大。有国学底韵的支撑和高级艺术理论的指引,这对夫妻在书画学习中极少走弯路、往往一步到位。诸如儒家的中和雅正、道家的冲淡洒脱、禅宗的简炼精微……无不深入他们的思想,无时不刻在粹炼着他们的书画实践。理法并重、技道并进,许多先进治学方法的获取与雅逸书画意韵的开拓,都来自经典书画论著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启迪。取法高路子正、天赋好肯下功,使他们的书画艺术渐入佳境。

焦阳书自作诗《七律·咏欧楷》


焦阳书法专习楷书,初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铸基。后以启功体为框架,熔铸王羲之行草书传本墨迹、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欧阳通《道因法师碑》、钟绍京《灵飞经》、柳公权《玄秘塔碑》、朱义章《始平公碑》、赵孟頫《寿春堂记》、米芾《苕溪诗帖》等经典法帖的笔意,形成了儒雅端庄、俊逸潇洒、平和简淡、书卷气盎然的风格。著有《焦阳楷书千字文》,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碱沟焦氏祠堂正门大匾题额、《云中书场》节目题签、《内蒙古焦氏大成谱》封面题签、《中华焦氏年鉴》封面题签等,都是他的手笔。他在书法上下过长期的硬功和苦功,一笔楷书写的得心应手气定神闲,尽显正大气象儒雅风度。

焦阳题签·碱沟焦氏祠堂

焦阳题签·云中书场

焦阳题签·内蒙古焦氏大成谱

焦阳题签·中华焦氏年鉴

 
尽量书写自撰的古诗文,也是焦阳书法创作上的一大亮点,这自然也得益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的倡导。如经常书写的《水龙吟·学书》一词,就是他学书三十多年的甘苦总结,也可体现出他在古典文学上的素养:“凝神临帖挥毫,只将翰墨遗风慕。尺幅万象,生辉壁上,赏心悦目。月下观碑,望云荡桨,被中画腹。见公孙剑舞,担夫争道,痴迷处,翻为悟。书艺成于勤苦,砚磨穿,笔退无数。卅年楼坐,绿天庵里,青灯映户。枝划黄沙,水池尽染,背驼疾痼。待功深,百炼精钢绕指,入三分木。”

 

焦阳书自作词《水龙吟·咏书法》


卢俊娥入中国书画国际大学专修国画,私淑王维、董源、李成、文同、王冕、元四家、董其昌、夏昶、八大山人、郑板桥,专攻南宗文人山水画,擅作山水树石梅松兰竹牡丹。她在国画上有极高的天赋,对传统的技法神韵有超常的领悟力与把控力,临前人经典之作往往形神兼备。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的国画教学理念一如书法,重国学底韵、重继承传统、重理论研究、重依自性创个人风格。卢俊娥学国画伊始,临了一幅倪瓒的《容膝斋图》,简淡秀峭的折带皴法、枯简瘦俏的云林树法、一水两岸空灵极致的萧疏构图法……不经意间凸显纸上,天然就是南宗文人画的路子。《文心雕龙》云: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起手所学一家的风格与自性相匹配会决定将来的个人风格走向。

卢俊娥临倪瓒《容膝斋图》


此后,卢俊娥在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就读期间完成了正规化系统化的国画学业。先后临摹了宋徽宗、文同、王冕、文徵明、夏昶、陈淳、八大山人、郑板桥、于非闇等古今名家的工笔和写意花鸟画精品,从花鸟科入门并兼修书法,为夯实基本功付出了不懈努力。

卢俊娥临郑板桥《竹石图》


书法在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的国画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比重——学国画专业的学生必须练习书法且必须达到一定水准。因为国画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艺术,书法题在画面上,只能增色不能减色。甚至说书法还是国画的基本功,书法为国画提供了笔墨训练。精临欧阳询《九成宫碑》《行书千字文》、诵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研读《书谱》《画禅室随笔》,卢俊娥恪守诗为魂书为骨的习画理念,在古诗文与书法及书画理论上孜孜以求,不断积淀素养。

学国画首重临摹,在临摹中获得笔墨与文脉的传承,这是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教学体系的重点之一。卢俊娥依自性而生发潜质,把主攻方向锁定在了南宗文人山水画上。因天然的笔性相近,几乎是学谁像谁,笔到意随。

卢俊娥临李成《寒林平野图》


以《天池石壁图》为例,这是黄公望的传世代表作之一,是一件立轴。其画构图繁复,笔法多变,气韵洒脱,从技法到神韵都极难把握。卢俊娥首次临此画,前后揣摩两年。临这幅范画的难点何在?笔法精妙多变,技术性的东西已令人不易捕捉,常感无法下手,更不用说神韵的传达了。黄公望写山水如同王羲之写字——有风格而无明显程式化痕迹,技法灵活多变,难以类推。这一特点,黄公望在元四家中最为突出。卢俊娥反复读范画、反复找感觉,深钻细研,最终完整的临出了全幅。

卢俊娥临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再如王蒙的代表作《葛稚川移居图》,构图繁复笔法绵密,也不易临摹。卢俊娥临这幅范画,推敲将近半年。临本为六尺立轴,画幅面积较大,经多番皴擦点染才最后成型。

卢俊娥临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其他诸如王维的《雪景寒林图》、李成的《寒林平野图》、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吴镇的《渔父图》、董其昌的《夏木垂阴图》……南宗经典在卢俊娥笔下宛若古人自运,无不形神皆备意韵俱得。

卢俊娥临吴镇《渔父图》


姜夔《续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这一理论完全适用于国画学习。卢俊娥临画时釆用临而不釆用摹。临,在构图上难免与原作有出入,但,能最大限度锻炼眼力与控笔能力。临的过程中,思维是主动的、积极的,并非机械性复制范画,能学到真东西。

卢俊娥临董其昌《夏木垂荫图》


学古而不泥古,闪现灵光,识见自性,渐修促成顿悟。严谨中见洒脱,洒脱不失严谨,自性与艺术风格合拍而又互证。卢俊娥临南宗一系的经典画作,都有上述特点。

卢俊娥临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


回归古典不是守旧复古,而是链接并守住传统这条根,从而保持中国书画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创新也只是对传统精华的整合、补充、升华,根本性的东西不能丢。传承是发展与创新的基石,是大前提。焦阳与卢俊娥秉诚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的教学理念,矢志于诗书画的研究与创作,力求传承不僵化,创新不异化,在陶铸艺术风格与构建学术体系上谨守初心稳步推进比翼前行。

卢俊娥临吴历《湖天春色图》


祝贤伉俪在艺业上能取得更高的成就,祝中国书画国际大学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2年2月于古木逢春书画院)

作者简介



梁树荣,本科,高级工程师
铁总及国家铁路局专家库专家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导师
注册监理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中国西北根雕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根雕专委会委员
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内蒙古山西商会副会长
内蒙古古木逢春艺术馆馆长
内蒙古古木逢春书画院院长
呼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土右旗、沟门镇旅游文化顾问
大雁滩、古木逢春二品牌商标创立者


焦阳,内蒙古托克托县人。托县融媒体中心评书演员、《云中访谈》节目主持人。弘远六艺书院副山长、书法专业讲师。国际书画家协会会员,世界艺术集团签约艺术家,内蒙古曲艺家协会理事,托县文联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副主席。

书法专习楷书,初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铸基。后以启功体为框架,熔铸王羲之行草书传本墨迹、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欧阳通《道因法师碑》、钟绍京《灵飞经》、柳公权《玄秘塔碑》、朱义章《始平公碑》、米芾《苕溪诗帖》、赵孟頫《寿春堂记》等经典法帖的笔意,形成了儒雅端庄、俊逸潇洒、平和简淡、书卷气盎然的风格。著有《焦阳楷书千字文》,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卢俊娥,内蒙古托克托县人。毕业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国画私淑王维、李成、董源、文同、王冕、元四家、董其昌、夏昶、八大山人、郑板桥,专攻南宗文人画,擅作山水树石松竹梅兰牡丹。笔意平和简淡、格调古雅清新。现为弘远六艺书院国画专业讲师、国际书画家协会会员、世界艺术集团签约艺术家、托县文联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古木逢春书画院院士。



2022年2月19日上午,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吉祥物“熊猫中中”创作者刘中水墨长卷《冰雪国宝万里图》第二次座谈会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召开。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原副院长、著名中国画家李洋,荣宝斋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美协理事唐辉,中国国家画院画家、著名美评家张桐瑀,中国国家博物馆专职画家、中国美协理事石峰,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副主任、著名美评家王雪峰,中国美协会员,著名花鸟画家易峰,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著名美术理论家黄小峰等人,认真地观看了《冰雪国宝万里图》展览,对作品的现实意义、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洋评价《冰雪国宝万里图》是一幅传奇的作品,刘中以熊猫为主要创作对象,通过大熊猫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不仅赋予了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而且将冰雪运动巧妙融合在一起,以画达情,以画抒怀。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方法,绘就了大熊猫和万里长城两条“冰丝带”,中国味道浓郁,中国精神彰显,让观者深受感染、鼓舞和震撼。作品在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展出,极具现实意义。



唐辉认为,刘中自觉投身到历史大事件中,体现出了新时代艺术家的时代担当、社会担当和使命担当。文运与国运、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艺术要有时代感、时效性,要关照现实,要有人文情怀。《冰雪国宝万里图》采用长卷这种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散点式构图,通篇布局疏密得当,起承转合极具韵律。熊猫造型有童趣,憨态可掬,观之令人心生温暖和爱意。《冰雪国宝万里图》的艺术格局大、立意高、有创新,是一幅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



张桐瑀感慨,刘中潜心创作三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力,独立完成202.2米的长卷,其工程量之大难以想象。作品真挚感人,用连环画的形式创作了5000多只大熊猫,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前所未有,《冰雪国宝万里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体现了和平融洽的奥林匹克精神,这幅鸿篇巨制在刘中个人艺术创作道路和中国画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石峰评价,《冰雪国宝万里图》立意大胆,把长城和熊猫这两个中国独有的标志性符号统一在一幅长卷上,喻意深刻。画中山川连绵,万里长城蜿蜒起伏,使整幅长卷极富节奏感,也更好地衬托出画中主角熊猫憨态可掬的生动形象。长卷中熊猫们奋力拼搏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熊猫与奥林匹克精神有机结合,表现出中国人民对奥运精神的认同和支持。



王雪峰认为,《冰雪国宝万里图》从形式到内涵都极具特色。水墨熊猫,内涵是中国精神,表现形式灵动,将奥运项目巧妙融合,技法上跨越中西,形成了内涵精神和形式美感高度统一。历史上还没有以大熊猫为主题的长卷,《冰雪国宝万里图》堪称艺术史上的特有题材佳作。



易峰从专业角度观察,认为这幅水墨长卷秉承中国画传统,只用黑白灰三种颜色,借鉴传统山水画小斧劈皴的手法,进行了大胆创新。线条灵动、虚实得当、留白考究,尤其是用灰色表现冰雪上的运动痕迹,清丽淡雅,中国画的韵味十足,是中国传统理念在绘画上的生动体现。



黄小峰结合中国画画史研究评价《冰雪国宝万里图》,认为这幅作品表现了新物种,熊猫在当代才作为绘画主体,作品将大熊猫、长城和龙结合起来呈现,塑造了当代中国的形象。同时大胆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将熊猫进行了卡通化处理,兼具流行元素,充满活力。刘中采用博物学的观察角度,作品中既有熊猫的写实呈现,又有拟人化的表达,将奥运项目贯穿其中,使作品极具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可以满足各年龄层观众的观赏需求,应该进一步扩大宣传,让《冰雪国宝万里图》被更多的人看到!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长馆长徐咏梅介绍,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主要展示北京城市建设。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北京市、是全中国的一件大事。在冬奥会召开期间,刘中的水墨长卷《冰雪国宝万里图》在此展出,吸引了许多观众参观,为烘托奥运气氛做出了贡献。期待这幅艺术佳作以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为起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讲述奥运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



经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批准,于2022年2月20日在江苏省苏州邮政分公司启用“冰雪国宝”数字化防伪彩色邮资机宣传戳(打印型)一枚,以此祝贺2022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

作者: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终身教授刘方明

孩童时最喜欢听老人讲故事,特别是有关夸父逐日、吴刚伐桂、天狗望月等神话,让我记忆犹深,长怀幻想,期梦遂愿。及长,走上了艺术之途,在创新的探索中亦不时出现童心般的状态,且乐此不疲地去臻善其境。


图一

“吠传九重图” 的创作就是近期偶得。在两汉画像石的拓片中我发现了门神和昆仑奴,(如图1)一下子触发了创作灵感。于是,铺开了六尺整纸在立意构思。在我放“天真臆想”中梯子是可往高处攀登的,树是更高的,树之上就到了九重天上。狗是人类的忠实朋友,能帮主人实现心愿,加之本人属相为狗,情亦独钟。因此,见到昆仑奴手中牵着的犬之神采,眼前一亮。试想把这传递主人挚爱的美好通过一种艺术构思展现出来。起先考虑的这登天的石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三为大数,左边设有汉隶摩崖石刻的黑白梯柱,右边有汉麻布纹的兰白柱石,夹起一层与右边柱石同质的石板,上面是昂首向上被牵着、随时准备跃腾的爱犬。二层为者色木板,这位怀揣理想、敢于精进的昆仑奴,双足芭蕾般地蹲立在其上,专注的托起门神,一当适宜便会把左手牵着的爱犬传递给他的女神。第三层即是参天大树中的一枝干上,女门神左足已稳稳的站着,右足被昆仑奴左手托牢,门神两眼深情的关注着昆仑奴,气息相连,默契的期待着心愿景的实现。


图二

艺术应该是唯美的,此作品以“金石入画”,所有形质元素皆有金石情趣,采用国画中“金角银边” 法构成。金角,画面右下角用较大面积的晋代摩崖衬托树根,可谓“密不容插针”并与天梯左柱石变化呼应。银边,靠左边一行行书长题,乃因画而撰的七绝诗:“久期心境梦中逢,墨拓启思上九重。情注昆仑奴笃爱,泰来否极探开宗。“诗前是画名:“吠传九重图”壬寅正月初三天题。(如图2)

这个画名有三层意思,其一: 敬天爱人,天地相交谓之泰,泰来,表明只要不懈的努力,一切美好皆能实现,把千年之前祖先们塑造出男女形象的通过场景的衬托更显豪迈、拙朴之大美。其二:特立独行,把自己醉心于艺术,数十年的探索及追求通过笔墨精神,融合自己的诗书画印元素一展为快,以践行石涛“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的创崭理念。其三: 古为今用,“古像洽今”。旨在穿越时空将秦汉画像石、砖拓片上的某点或面触发出的创作灵感延生于作品之中,再现“金石逸神”之辉煌,把古代文明和现代交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



刘方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扬州八怪纪念馆前任馆长,扬州八怪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华侨书画院副院长,中央美院“山水画语言研究”访问学者。

2021年12月15日,电子工业出版社离退休党支部“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真理力量”主题党日活动现场,一幅长达42米、14000余字鸿篇巨制《共产党宣言》楷书长卷,在社党委书记王传臣、副书记胡丽华同志手中徐徐展开,众人皆为感动赞叹,惊羡之余掌声雷动。“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以此表达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这部书法佳作的创作者、电子工业出版社76岁退休老党员、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教授佘刚同志手扶卷轴激动地说


佘刚向社党委捐赠《共产党宣言》书法长卷

创作初衷——向建党百年献礼

佘刚同志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亲身经历见证了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身为一名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始终怀有一颗对党的无限热爱和赤诚之心。组织“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2021年“七一”前夕,电子工业出版社党委向包括离退休干部在内的所有党员发放了政治生日纪念卡。入党初心唤醒报党之情,一张卡片激起一池春水,佘刚同志感慨万千,不禁回想起自己在电子科学研究、电子技术应用和工信出版战线上的峥嵘岁月。“是党养育我、培育我、成就我,党的恩情永不忘,我要用自身在书法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为党的生日奉献一份特殊的礼物。”

也就是在那一刻,以《共产党宣言》作为书写内容的想法跃然心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矗立起来的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它划破旧时代的夜空,照亮新时代的航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一盏明灯。历经苦难辉煌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这就是我萌发书写《共产党宣言》长卷的初衷。”这位 1945年出生、1964年参加革命工作,有着37年党龄的老同志向大家袒露自己的心声,与众人一起分享对《共产党宣言》情有独钟的感悟。

信念支撑——走好身心长征路

退休后,佘刚同志寄情书法,诸体兼学,在书法领域颇有造诣和成就,被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聘为教授,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先后出版多部书法作品集。研习书法,对一般人来说是简单爱好,但对佘刚同志而言却是意志的考验。如今年迈古稀的他,于2020年末罹患癌症,施行手术切除后又于今年7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现正进行靶向化疗。

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锚定创作献礼之作的目标后,在伟大建党精神的鼓舞下,在家人朋友的支持鼓励下,佘刚同志怀揣激情,一边坦然接受手术、抢救和穿刺检查等治疗,一边用出版人特有的工匠精神鞭策自己临池泼墨、精心雕琢。谈起这段经历,他老伴既心疼又钦佩,她回忆道:“老佘在书写过程中,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头晕、恶心、腹泻等严重的化疗反应,特别是夜里疼痛难忍不能入睡时,就会干脆起来到书房继续书写《共产党宣言》,与疾病抗争。他对我说,本人虽患重病,但必须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要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3个多月的艰辛创作,佘刚同志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楷书长卷的誊写,胜利走完这段堪称身体上、精神上和艺术上的长征路。


佘刚夫妇装裱完成《共产党宣言》书法长卷

捐赠长卷——激励传承永向前

佘刚同志的书法长卷创作起始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之后,完成于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之时,捐赠于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之际,可谓恰逢其时。“这是我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学悟践行全会精神的灵魂之作,将它上交给电子工业出版社党委算作一名老党员的实践作业吧。”

捐赠仪式上,会场2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和其他员工对这幅作品赞不绝口。社原党委书记欧阳高等老同志在交流发言中谈到,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幅作品饱含佘刚同志对党的赤诚情怀,其创作史本身就是最真实最鲜活最有意义的教育素材。退休老党员李洪喜有感而发,助兴创作七言诗《继往开来正当时》,称其“巨作犹如催征鼓,只盼初心永流传。”

社党委王传臣书记、胡丽华副书记均表示,这份沉甸甸的作品传达的是老一辈电子出版人爱党爱社的深厚感情,更承载电子工业出版社老一辈对未来后生的殷殷嘱托和切切期望,是激励新一代电子工业出版社党员干部和出版事业后继者接续奋斗的宝贵财富。

佘刚同志还现场发表了献礼感言。



建党百年献礼感言

本人历经3个多月的艰辛努力,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得到家人的积极支持,完成了15000字的《共产党宣言》的楷书巨著,并装裱成42余米的长卷,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以此表达一个老党员对党的忠诚!

《共产党宣言》划破旧时代的夜空,照亮新时代的航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一盏明灯。百年沧桑,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这就是我萌发书写《共产党宣言》长卷的初衷。

本人虽身患重病,但我必须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要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人生不能只靠心情活着,还必须靠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和生活!

岁月的历程值得回忆,值得用心珍惜。我在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期间,承担了三个课题的研究项目,其科研成果均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曾多次护送设备参加酒泉发射基地的导弹、卫星测控工作;还参加了从海军基地乘坐远望号测量船到公海执行洲际导弹和同步卫星11架次的校飞试验任务,并取得圆满成功。

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工作期间,荣获中国书刊发行协会科技发行委员会颁发的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荣获“20年来中国科技图书发行突出贡献奖”。

退休后,为充实生活、陶冶情操,学练书法,天天临习,诸体兼学,多所借鉴。先后出版了《佘刚书法作品集》、《毛主席诗词四十五首草书》、《中华国学精典集楷书》上下冊、《唐宋诗词一百首行书》、《唐诗一百首篆书》……

鉴于本人在中国书法领域的造诣和成就,我被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聘为教授。我曾多次在国内书法行业及工信部的书法比赛中获奖。

我深知,荣誉只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在众多的书家之中,诸体笔力娇健,气象峥嵘。深感自已相形见绌……如今我已年迈古稀,力不从心。

回首往事,工作的缘分需静静收藏,记忆中的美好需细细品位,要以平常人心态,快乐欢度人生。

身为一名老党员的我,要谦虚谨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着党砥砺前行!

普通党员: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