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

概况

招生

认证

活动

校友

咨询

账户

学校官网

新闻

咨询热线 400-160-1985

  • 注册

2016年暑期7月19到7月26日八天时间,清华大学学生会胡宸豪、邵伟鹏等跨专业、跨年级的九人组成的一支社会实践支队来到美丽的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来到这个蒙元文化的集中地和现代城市化的典型之地。一行人受到中国书画国际大学鄂尔多斯书画学院乔凤鸣院长等人的热情接待。

清华大学学生会行知计划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方式感受民风民情,用双脚丈量土地,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通晓一座城市的历史和现代。该支队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胡宸豪做支队长,外联部副部长邵伟鹏担任随行辅导员,将实践地点选在鄂尔多斯的新城康巴什,通过纪录片拍摄和居民社会认同的调研揭掉这座城市的“鬼城”标签,挖掘这座城市的人气所在。对城市历史的认同是居民社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一座城市也需要从这座城市的历史开始。从历史到当代,城市的文化同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一座城市立体的建构体系。经由乔院长介绍,鄂尔多斯背后是浓郁的蒙元文化共同圈,除了大量的成吉思汗文化外,还蕴藏有丰富的艺术气息,书画就是典型代表,鄂尔多斯的书画代表了中国北方豪爽率性的品格。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鄂尔多斯成立了分院,乔凤鸣担任院长,至今已经走过了漫漫25周年的历程,成果丰硕。

25年,历史长河之惊鸿一瞥。

支队参观了建成25年的鄂尔多斯分院,感受到它的发展,它的贡献。感受更深的是,草原书风在这里已经蔚然成形,不仅呼啸草原大漠,更是在以其强劲之势感染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成为这座城市很多人的精神追求。鄂尔多斯的经济不断刷新纪录,书画学院也见证了鄂尔多斯经济的起伏成长,也在为延续和谱写鄂尔多斯文化艺术史贡献自己的力量,理论切实,行动笃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支队成员通过走访调研,切身感受,亲身感受中国书画国际大学鄂尔多斯书画学院在乔凤鸣院长等人共同努力下走过的这25年发展历程。

书画体系的构建

书画体系,简单来分,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自1990年分院成立以来,坚持两手并抓,坚持面授和函授相结合,因材施教,灵活多样,为每一位艺术热爱者提供系统学习的园地。短短几小时的参观,支队成员就惊叹于书画学院学习的氛围之浓厚,基础之扎实,教学之多样。经由乔老介绍,书画学院以书法为核心,以书法学习、临摹、创作和欣赏评论为主要的标准培养大批人才,70多名学员通过正式考核得到国家学历的承认。在书画学院教师自己教学的基础上,更是邀请名家进行各类讲座,并留下墨宝悬挂于墙,彰显勃勃生机。除了著名书法家如沈鹏、康庄等人莅临指导,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行政领导干部多次视察指点,为书画学院的建设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书画者,养气也。项穆在《心相》篇中回答书法和道德的关系“正心之外,岂更有说哉?“,所言即是正书法到正人心,正人心到正书法,这是想通的过程,书学就是心学,研习书法就是培养心智的过程。所以道德建设在书画体系的构建中格外重要。乔老在介绍的过程中,不仅仅讲解也配合示范,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秉持书画界的平心静气的精神和态度,严肃对待当下流行书风“狷介自爱,耻逐时趋”的不良风气,坚持传统书画为导向,别开生面创新实践,由此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和书画创作心得。随行所有成员不仅仅为乔老杰出的书画艺术水平震撼,更是为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意识而敬佩不已。沈鹏先生为乔老题字“凤鸣高岗”足以概括他的品格。书画学院由乔老带领,身体力行,将道德的楷模和精神渗透到每一笔、每一划中去。项穆撰写《书法雅言》是社会责任感使然,乔老亦是如此。乔老书写蒙汉合璧的书法,饱蘸浓墨重彩,为民族抒情,为祖国礼赞,为时代讴歌,培养了无数的人才,以极高的道德热情,支持中华民族的书画事业,这份坚守和责任,更是可贵。

除了书画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外,书画学院还注重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开拓碑林、利用当地泥土优势发展陶瓷制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发展蒙汉合璧的书法形式以及硬笔书法方面都在努力探索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可以说,鄂尔多斯的书画氛围的浓厚和书画学院在书画体系建设方面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书画艺术的发掘

文化需要有心人的发掘。书画学院对于书画艺术的发掘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天骄碑林,也是本次支队的重点考察地。参观之前,乔老带领支队成员走进乌兰活佛院、成吉思汗陵感受曾经历史的辉煌,带领支队成员拜访达尔扈特部落的后代,即成吉思汗陵的守陵人,聆听历史继承与发展,最后便是来到天骄碑林,一切之前的铺垫顿时有了更大的意义。

乔老担任天骄碑林基地的负责人,由其创建,修建了十三公里的书画路,按照曾经成吉思汗的故事建设和规划,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增添更多的文化有形化的内容。乔老带领支队一行来到基地,放眼望去,周围一片葱绿,成吉思汗曾经站过的山岗也在迎接每一位来到这里,心怀抱负的子孙。然而,走进葱绿,便能见到一块又一块的石碑。乔老介绍,天骄碑林基地是在发掘成吉思汗相关的石碑,将其开发成为旅游景点,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曾经辉煌的书法文化。然而这需要及其繁重的前期准备工作,文化发掘的工作。乔老为此,躬亲力行,不仅潜心研究蒙汉文化,撰写大量的书籍,同时也注重石碑研究相关的人才培养。支队有幸在沈鹏先生题字的石碑下采访到一位工作人员,经过乔老悉心教导,他不仅学习到不少专业知识,同时向我们骄傲地介绍了他的理想追求,发掘石碑文化,为书画事业贡献一生的精力,为此感谢乔老的指导。一个小人物的生活与理想在书画艺术的发掘过程中日渐明晰,这就是文化发掘过程的结晶。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和国际那达慕大会期间,由书画学院和天骄碑林共同举办了大型的庆典书画展、书画学院师生作品展,师生在这里观摩、学习、创作,是学院的一处书画圣地,体现着文化挖掘的高度自信。

历史上,当我们考察汉字发展过程的时候不能忽略书法艺术的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概括说来,篆隶草楷行字体发展和书法发展是由一位又一位登峰造极的书法家为代表推动着的。那么当下书画艺术家在书画艺术发展过程也是最为活跃的代表,书画学院自上而下,不论是乔老、老师还是学生都在用毕生所学勤勉地挖掘更多的书画艺术,让蒙元文化背景下的草原书法再现生机,重塑成吉思汗时代的辉煌。相信鄂尔多斯的书画文化定能在书画学院的熏陶下熠熠生辉。

书画艺术的传承

当下中共传统文化最需要的就是传播和继承两个方面。书画学院在这两方面可谓成就斐然。书画的传承,并不只是在于出了多少接触的书画家,而是在于是否普及了全民的书画教育。鄂尔多斯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书画学院不仅仅培养了众多学员,更是重视青少年书画教育的培养,从娃娃抓起,从小树立起孩子对于中国最为传统的艺术形式的热爱和坚持,让书画伴随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书画学院采取和学校联合办学的特色教育方式,更好地传播继承书画文化。乔老带领支队参观了市二中的书画教育中心和活动室,学生能够有机会在校园里接触书画并热爱书画。同时举办书画大赛,极大地激励着孩子们的书画学习的热情。市少年宫等机构也普及了书画教育,完全可以认可鄂尔多斯在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倡孩子素质教育的新思路的正确性。

同时,中国书画国际大学作为一所全国性、国际性大学,即使在分院建设方面也坚持采取立足自身,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交流和传播书画学习艺术。首先是立足本城市的发展,支队成员能够在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场所见到大量的书画作品,可以说,城市已经氤氲起浓浓的书画气息,自上而下,人人都在学书法。这种传播的程度之深、之广,书画学院贡献甚大。同时更有引进来走出去的结合辅助,进一步拓宽书画发展的纵深。政府、企业、学校均和书画学院有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受乔老之邀,支队有幸参加了鄂尔多斯和南京联合举办的书画活动的开幕式。初来乍到,支队成员即可与与会的书画名家交流结识,更不必说长期从事书画艺术的书画家们在会议上谈笑风生间地域书画的结合之美妙之处。书画的交流之广窥见一斑。

书画学院在传承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包容性,在研习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包容创新,包容南北方的书画差异,包容热爱书画,热衷于书画传承事业的人们,这份包容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为典型的特征,极大地推动鄂尔多斯书画事业的传播和继承。

风从草原来。这是对鄂尔多斯书画学院风格的一种诗意赞美。短短几日的调研,仅仅从书画艺术的普及上支队已经感受到当地居民对于蒙元文化的历史认同之高,文化传承意识之强,这是最为可贵的。书画学院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确实功不可没。25年时间仓促而过,再回眸,着实钦佩乔老德艺双馨、学识丰富,以及以乔老为代表的专业教师队伍;着实赞叹鄂尔多斯书画学院的办校宗旨和在书画艺术传承方面25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担当;着实欣喜学院办学成就之斐然、城市书画文化普及之深。几天的调研,时间很短,收获很大,每一位成员得到了灵魂的洗礼。翰墨潇湘路,天明登前途,行知在路上,相信书画艺术将会一直流传下去。

祝愿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愿这股雄厚的草原书风吹遍鄂尔多斯,吹遍内蒙,吹遍中国,更要吹向世界,相信在鄂尔多斯书画学院这样的优秀分院的表率带领下,中国书画艺术会发展得更加迅猛!